核心价值
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对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应用,支撑多部门异地会商、业务协同、联动指挥,从而实现自应急响应启动、到结束、再到灾后重建整个过程的业务协同支持。
方案内容
一、政策指导
2019年2月发布《2019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根据指南要求,2019年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应完成转隶单位的已建系统整合接入和数据共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入外单位的相关信息系统。省、市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初步建成应急管理数据治理系统,形成数据资源池,并依据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形成符合实际的资源库、主题库和专题库等。
二、系统组成部分
应急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现有不同系统的整合及数据的共享,应急指挥大厅的建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
1、系统整合及数据共享︰应急管理信息化要去利用政务外网,打通厅局网络,通过数据同步中间件,实现异构数据汇集;建立涉灾数据管理办法与标准规范,搭建数据项管理功能,实现涉灾数据资源管理;面向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各个细化专题形成数据中台,为数据应用提供便利;优化数据服务,实现数据有序交换、深度融合、按需服务、良性循环的集约化应急数据生态圈。
2、应急指挥大厅︰应急指挥大厅是城市安全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协调、指挥、调度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是反映一个城市应急和危机管理水平的标志也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设施。
3、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多灾种风险监测、综合风险评估、灾害态势分析、灾害预警发布。
多灾种风险监测,一方面汇集共享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的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的基础、预测预警、实时监测数据,实现灾害风险动态感知;另一方面可利用遥感技术,对灾害异常信息进行识别监测,也可实时监测森林草原火灾点、溃坝点、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环境。
综合风险评估,基于本区域自然灾害的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遥感数据、历史灾害数据等,利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区域不同强度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和评估,形成自然灾害风险图,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灾害态势分析,基于综合风险评估成果数据、预测预报数据、感知数据及其他自然灾害相关数据,运用多种灾害态势分析模型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灾害发展趋势推演成果,辅助决策者研判灾害未来发展态势、多灾种灾害链分析,同时,系统支持对灾害演变趋势提供应对灾害的处置方案,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前部署提供参考。
灾害预警发布,基于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综合风险评估成果、灾害态势分析成果等,系统支持依据预警规则自动生成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定向、精准推送至相关责任人、工作人员及社会公众等。
三、系统展示
综合分析研判,实现对突发事件动态、舆情动态、应急响应、资源调度、监测预警、专业研判、救援进展等各类应急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实现辖区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及生产安全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分析管理,提供统一的辖区综合运行状态视图。
协同会商,建立数据传输、语音通话、视频接入的融合通信系统,以事件为中心,根据灾险情事件态势,实现前后方和相关部门的音视频会商,实现基于一张图的多部门、多专家全维动态远程会商、协同标绘、综合研判功能。
辅助决策,建立面向各类事故灾害的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分析各类事故灾害发生特点、演化特征、救援难点等内容,提出风险防护、应急处置等决策建议,为高效化、专业化救援提供支撑。
指挥调度,建立资源需求分析模型,面向各类事故灾害类型智能化提供资源调度建议﹔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指挥调度信息的一键快速分发、应急资源跟踪定位、任务跟踪反馈等功能;面向不同作战环境使用需求,强化前后方指挥调度通信保障和任务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现场应急救援的业务应用移动化,提高应急办公和处置效率。
应急指挥体系管理、预案结构化与案例推演,通过对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关联相关应急处置人员,建立应急指挥人员专业通讯群组,实现快速查询、一键通讯、组会,可快速组织和调动各方力量、指令上传下达,实现扁平化指挥调度。
四、移动端展示
信息发布展示,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等多种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发布防灾减灾信息。
APP平台展示。
五、应用案例
海南省互联网+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一期),根据海南省三防形势和信息化现状,采用“一张网、一个库、一个平台、一张图、一个门户”设计思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面向领导及相关厅局协同会商、协同指挥、信息发布等工作需求的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及面向公众及游客提供防灾减灾信息服务防灾减灾信息服务平台,达到国内先进省份水平。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网站管理员电话:15936410609)